兩年前 (2006.11.16) 剛開始幾個月只有母子兩個人在起笑。

兩年之間,感動許多人,進而成為笑長,願意奉獻時間精力來示範帶領;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讓他們的身體更健康,心靈更成長。

今天也頒發一位張姐的笑長證書,鼓勵她因為付出而讓自己更堅強也可以更放鬆。

總笑長非常感謝首先勇敢創立台灣第一個每天做的愛笑俱樂部,隨後也有明焱的內湖每天做和桃園香花的每天做的愛笑俱樂部,所以我也鼓勵萬火笑長要更上一層樓,除了繼續挑戰第三年之外,更希望大家都也能做到「笑長不在,我們更好笑」。 因為笑友的能量高到不需要笑長,就是笑長的成就
身心調柔( 轉載文章)
身心調柔的第一個重點是對身體鬆緊狀態的覺知,然後放鬆。
當我們意識到緊張時就從呼吸開始,做幾個深呼很快就會有放鬆的效果。如果還不夠,就須注意臉部的肌肉,將它按摩一下,嘴不要緊緊的閉住,微微的放開,嘴角上提微笑,肩膀上提的就讓它鬆弛下來,以這樣的方式去放鬆自己。
但是有些人這樣還是沒有辦法放鬆,雖然告訴他放鬆的技巧還是沒辦法起作用。
這時就要進入身心調柔的第二部分--心理的調適,所以我們談身心柔軟,不僅止於身體鬆弛的訓練,因為「生理」的反應和「心理」狀態是息息相關。
當我們很在乎很掛念一件事物時,卻又沒有辦法處理時,內心裡就會產生矛盾和衝突,這時即使身體得到片刻的放鬆,但是不多久又會開始緊張,因為事情沒有解決,還擺在那裡,所以必須從心理上下手,這才是根本的辦法。
從身體的柔軟擴充到心理的柔軟,它是一種沒有抗拒的柔軟,對生命而言就只是流動而沒有抗拒,這不是消極的軟弱、無力、無奈,佛法中的「柔軟心」,並不是那樣的一個狀態,不是沒有力量,而是「剛柔並濟」的。本身是柔和,但是具有活力的,不被僵化的。我們的心要學習像太極拳中的「推手」一樣,打擊從一側來,沒有抵抗,而是以「四兩撥千斤」的工夫,將打擊而來的力量化為無形。
一個會游泳的人掉入水中並沒有恐懼,因為他知道只要全身放鬆就能浮上來,但是你一旦緊張肌肉僵硬,就會開始往下沉,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大自然將我們生出來,有如一枝草一點露,各有存活的因緣,但是我們一直在掙扎,大自然賦予的潛能反而不予以發揮。
我們有太多的主見,於是就一直在掙扎,因而不柔軟。
或許有人會說:「那不是太懦弱了嗎?」這時我們就要仔細的觀察,當我們在一件事中不再掙扎、抗拒時,我們是懦弱的嗎?不一定的!可能是懦弱的,也可能不是!差別就在是否有佛法的般若智慧。
若有般若智慧,他看到的就只有「因緣」,而沒有「我」。
每一個生命都有它的因緣,不須要爭長爭短,大自然是緣起,我們自己也是一個「緣起」,在緣起中我們自己沒有看到它的能量,卻從外在去找,一定要去依賴一個強大的靠山,什麼都要找很好的,如果不是很好的,心理就變得有缺憾。
自己一定要是美麗的、知識豐富的、能力強的,才會滿意愉快,如果不是這樣就很遺憾,好像大自然欠我們似的。
大自然並不欠我們什麼,大自然的每一個緣起或每一個小生命都有它的生存空間。
當生命對所生存的空間產生界限意識時,就開始掙扎。
對一個沒有自覺的生命而言,它是沒有抗拒的,但是對一個有半自覺狀態的生命,它是有抗拒的,而一個完全覺醒的生命,它又回到沒有抗拒,這裡所談的「抗拒」與自然界的「肉弱強食」不一樣。 一個有柔軟心的人,不見得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他有能力,但他是順著因緣的。
我是這樣的因緣就做這樣因緣的事,不要想做別人,不要抗拒自己的因緣。 因緣會不斷的改變,但是我總是希望將這種狀態變成另外一種狀態。
我們拒絕自己,拒絕生命,於是這當中就產生緊張,身心就不能柔軟,就不能活得很有活力。
放下抗拒,緊張就消除了,這就是放鬆的第二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