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事都有各種不同角度的觀點,公司內的事,有老闆的觀點,也有員工的觀點,家庭的事,有父母的觀點,也有子女的觀點。學校的事,有老師的觀點,也有學生的觀點,融合兼顧雙方的觀點就是最圓滿的觀點。

    政治是眾人之事,大家都要關心,但是幸好台灣是個民主自由的社會,台灣政治的事,有藍營的觀點,也有綠營的觀點,作為一個選民,我寧願兩邊的觀點都看一看,這樣我就會得到更豐富的資訊,而可以做出更正確的選擇。我期盼台灣也會慢慢走向美國一樣的柔性的政黨政治---今年我是民主黨,但是明年我可能是共和黨---因為人事物變化很快。

    台灣因為有統獨問題摻雜了很強的非理性的情緒因素,所以有「深藍」也有「深綠」,我希望這類的選民越少越好,因為這類的選民最容易被誤導、被利用---我認識一位深綠的朋友,他連「7-11」便利商店都不進去,寧願多走好幾步去「全家」,問他為什麼?他說那是「統一」公司的關係企業。我也有深藍的朋友,綠色的衣服他絕對不穿,送他,他也不要。其實放下政治話題和意識形態,大家都是可愛的好朋友,善良的好鄰居。

    我希望大家都來學習當有智慧的、有獨立判斷能力的「中間選民」,或者至少當「淺藍」或「淺綠」的選民,淺藍可以選「綠」,淺綠也可以選「藍」,只要候選人夠優秀---依照客觀的表現評分標準----看政績、看品德---而不是看省籍、外表、家世、黨派。


   從最近幾次的選舉可以看出這樣有智慧的中間選民越來越多,如此繼續發展,則台灣雖小,卻可以變成華人社會民主自由的典範。

  如何讓大家變成有智慧的中間選民呢?多多來參加愛笑俱樂部就對了,我們經由愛笑運動,彼此信任而彼此瞭解,在「笑園」內我們放下政治話題和意識形態,都變成好朋友、好國民。



 

「一顆子彈翻盤說」的背後
【文/楊偉中(資深媒體人)】聯合報

在選前幾天,正好有機會拜訪了幾位民進黨的人士,包括前主席、數位大老級的前立法委員和一些中層幹部。民進黨前輩與朋友對該黨的選情可以說是一片樂觀,三比二被視為理所當然,四比一被看作希望濃厚,五比零被認為很有機會。


選舉結果的確不如民進黨的預期,「意外」兩字恐怕不足以形容這種落差,至少在「席次」的意義上。當然,如果從總得票數高過國民黨,台中市大躍進,新北市差距相當幅度的縮小,和南二都的壓倒性勝利,民進黨在選前的「樂觀」被粉碎後,似乎也無須對選後的政治前景「悲觀」,未來政局發展的重點還在於兩黨如何解讀自己的成功與失敗。


現在,一些親綠名嘴在電視上說「一顆子彈」影響這次選舉很大,比如,蘇嘉全本來可以翻盤,蘇貞昌、蔡英文可以得更多票。或許,一些藍營的支持者會不同意這點,我倒覺得,如果民進黨人做這樣的解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一顆子彈翻盤說」的背後,代表蔡英文、蘇貞昌在這次選舉中所走的路線(戰略)本來是可以取得重大戰果的,只是因為偶發事件而失敗。所以,未來應該繼續堅持這樣的戰略,或者,像蘇貞昌在開票之夜說的,要把這個戰略當作「典範」。


無論我們喜不喜歡民進黨,必須承認在蔡英文當主席的這兩年多來,民進黨不但走出敗選陰影,不但打破很多人認定的「十多年無翻身之日」,反而重新凝聚,還有所成長,更重要的是,蔡英文某種程度的壓制了深綠的牽制,在這次選戰中,蔡英文強調選舉「不應該是一種對抗,也不應該是一種撕裂」,「台灣的民主必須要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蘇貞昌也強調不對立、要超越藍綠對抗,和當年民進黨「割喉割到斷」的撕裂戰法,有明顯的對比。


更重要的是,蔡英文開始嘗試提出一些願景與價值,她在今年初就寫道要「回到每一個人從事政治的初衷,找回我們黨外時期捍衛台灣主權、為弱勢代言、為民主犧牲、為中產階級謀安定生活的原初政治理念」,「十年政綱」的陸續提出,和這次五都候選人的選戰訴求,某種程度上也代表這種努力。


蔡英文的這條路如果走下去,民進黨不是沒有可能在兩岸政策上更務實,不是沒有可能漸漸擺脫「對外挑釁中國,對內操弄族群」的舊時代戰法。


相反的,如果認為這次選舉反映的是北部,尤其是台北市選民結構的僵固不變,民進黨沒有爭取所謂中間選民的可能。那麼,很容易得出「放棄現路線,重回對抗激進道路」的結論,這不會是民進黨獲勝之路,更不會是台灣之福。


國民黨會怎麼檢討當然是個更大的問題,郝龍斌在勝選後說國民黨要檢討自己選戰技術的不足,這樣的反省實在膚淺。


這不是戰術的問題,而是戰略的問題。


在這次選戰中,國民黨先打「兩岸開放牌」,再打「經濟繁榮牌」,我高度懷疑這兩張牌的效果,因為這兩張牌能打動的選民本來就是國民黨的支持者。同時,民進黨如果在兩岸問題上日趨務實,「批判民進黨鎖國」這張牌也必定邊際效用遞減。如果國民黨要爭取流失的「三中」選票,召喚更多年輕人的熱情,那就要學習打好「庶民經濟牌」,否則國民黨的前途實在難以樂觀。


【2010-11-27 聯合新聞網】


 

輸的難以甘願,贏的無法得意--兼論一顆子彈的價值(2010/11/28 01:40)

一場兇殘的槍擊案讓五都選舉塵埃落定,因為投票率衝高、淺藍歸隊,整體選舉結果回歸基本盤。撲朔迷離的北二都選情揭曉:郝龍斌的歷歷政績不算為自己討回公道、蘇貞昌的前瞻網路作戰亦無力開創選舉新貌、朱立倫與蔡英文難以評估所獲的選票是否真實反映選民肯定。少數尚能確定的,只有蘇嘉全為自己掙得了副總統的入場券,未來與蘇、蔡的互動將更堪玩味;南二都藍綠版塊之穩固,絕非短時間內得以動搖;而執政黨整體得票的下降,則是馬總統連任之路的第一道重要警示。 

回頭來看看這次讓民眾震撼,造成一死一重傷的槍擊案,縱然有各種揣測猜想還在發展,但應該可以確定的是,與投票前的各方民調相比,這一顆子彈至少創造了近二十萬票的版塊轉移或浮現,以每張選票的「市場價值」(也就是買票行情)約莫2000元來計算,這一顆子彈的經濟價值即高達4億。但這次選前的重大刑案為社會所帶來的無形成本-包含對國家形象的破壞、對民主價值的斲傷、以及兩位受害者的人生損失,則是無以估計、而且要由全民共同承擔。 

雖然落網凶嫌聲稱私怨誤擊,但若目標真為「個人」,為何不在選前一週、選前三天甚或選後發動狙擊?在選前關鍵時刻以公開方式出手,幾乎可以預期必然撼動眾多選民的投票意向,到底是誰需要這樣的「事件」?是誰不惜以他人生命做為操作選舉結果的籌碼?而除了意識型態的陰謀論之外,是多麼龐大的利益才會催生出如此強烈的動機?或許媒體估計將近30億資金流動的鉅額地下賭盤,才是挖掘真相的可能線索,也才是這一顆子彈所代表的真實經濟價值。 

最後,無論藍綠,請為黃運聖與連勝文默禱祈福,畢竟,他們無意為這場無關自身的選舉付出重大代價,卻不幸因近年來台灣殺戮政治的詭異氛圍血濺舞台。 

畢竟,沒有人知道下一位受害者會是藍還是綠。

林正偉堅稱殺錯人 陳鴻源連謝票都省了

《李筱峰專欄》黑金槍擊案打出政客的卑劣格調

黑金槍擊案打出政客的卑劣格調!地方黑道角頭因為與國民黨籍的台北縣副議長陳鴻源的土地債務糾紛,引爆的槍擊案,在投票前夕震驚社會。由於遭誤傷的是連戰的兒子連勝文,更加使得案情敏感起來。我在得知此消息時,心中閃過一個念頭,藍色政客們可能又要藉機大作文章,嫁禍於人了。


我立刻打開電視,果然看到統派媒體的主持人李濤、邱毅等人正在用「冷血」、「無情」等字眼痛罵蔡英文。奇怪,黑道槍殺連勝文(後來才知道是要殺陳鴻源,因認錯人而誤殺),跟蔡英文何干?怎麼會罵到蔡英文來?我趕快轉看其他台的報導,終於看到蔡英文對此槍擊案的談話。蔡英文表示對此事感到極度震驚,她並且說:「任何形式的暴力,我們都予以嚴厲譴責。此事足見地方治安嚴重敗壞,執政的國民黨應負起責任。」這段話講得不對嗎?黑道份子敢在競選活動會場,在眾目睽睽之下上台開槍殺人,如此治安不算惡化嗎?治安如此惡化,執政者不該負起責任,難道是由在野黨負責嗎?藍色「名嘴」竟然可以從黑道槍擊事件罵到小英來,這不僅要有「名嘴」的嘴功,還要有犀牛皮做的「厚臉皮功」。


我看不下去了,趕快轉台。轉台之後,我更火大了,看到趙少康也正在一家統派媒體為此事大放厥詞,他除了譴責暴力之外,忽然爆出一句話說,從此事可以看出「政黨之間的不同格調」,言下之意,是在暗示黑道槍擊是民進黨的選戰手段。含血噴人到這種地步!現在案情漸漸出來,不但與民進黨毫不相干,反倒是國民黨籍副議長與黑道之間的土地債務糾紛所引發的「黑金」案件。請問,哪個政黨才會有這種「黑金」格調?趙少康,你要不要說個明白?如果不敢說個明白,你又是什麼格調?


更令人氣結的是,國民黨的吳育昇、郭素春者流還大聲叫囂,要選民「用選票制裁」。制裁誰啊?這些藍色政客的用意還不夠明顯嗎?寡廉鮮恥的藍色政客從來不會感覺他們長期的「黑金」政治與治安惡化的關係,卻還恬不知恥拿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黑金」事件來譴責在野黨!這是何等卑賤的格調!


「黑」與「金」之間的土地糾紛,不能循司法途徑解決,卻必須動用私刑,這是否隱含著司法的無能?長期執政的國民黨不檢討一下嗎?還要用選票制裁誰?不就是你們自己嗎?


二○○四年陳水扁遭刺殺,國民黨說那是「自導自演」;這次他們的人遭槍擊,他們就不說是「自導自演」,而暗示是民進黨所為。真奇怪,這種「藍色腦袋」永遠把責任和錯誤掛在別人身上。二○○四年陳水扁遭刺殺之後,他們天天嚷著要公布真相,我曾在電視上對一位藍色立委說,「真相應該由你們公布,因為你們一口咬定阿扁自導自演,可見你們知道真相,你們應該趕快公布出來」,氣得哪位藍委臉紅脖子粗。現在中國國民黨又重新掌政了,應該可以公布真相了吧?


我不知道這次「黑金槍擊案」對藍色中國黨有沒有幫忙,如果有,不管選舉結果如何,藍色政客和藍色「名嘴」們應該感謝黑道兇手的幫忙。至於你們說什麼遺憾、傷心、譴責的話,就少在那邊假惺惺了!


(作者李筱峰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http://www.jimlee.org.tw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十一月的第四個禮拜四的今天是西洋的感恩節,就像華人的三大節日一樣,全家都要團圓,享受天倫之樂之外,就是要享用「火雞大餐」。
     據說,90%的美國人感恩節都吃火雞,當天有四千六百萬隻火雞被烤來吃!!每年到了感恩節,就是火雞結束一生的時刻!美國總統有感於對火雞的歉意, 每年在感恩節時都會象徵性慈悲特赦一隻火雞,以示感念!
全美國只有一隻火雞像中了「樂透」頭彩(中獎機率差不多),可以到農場安享餘年。
    正向心理學家說:「感恩」是最簡單的快樂之道,所以除了感恩節以外,每天都可以感恩。

關於感恩節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免費參加( 感謝黃貴帥醫師的邀請分享)
日本呼吸大師龍村修
99.12.4(週六)上午 9:00-10:00 內湖三軍總醫院演講 呼吸養生法
99.12.05(週日)上午 8:30-9:30am 國父紀念館愛笑俱樂部
示範
呼吸養生法
(位置在光復南路旁停車場與翠湖之間樹林下)




認識什麼是「呼吸」?
並教你24小時.活用健康的呼吸法



     
  誰都能學會的
  24小時龍村式呼吸健康法  每人每天平均會呼吸22,500次,
  即使每次只進步0.001%,
  只要長期累積正確呼吸的功效,就能換得健康的身體;
  甚至可以改變細胞蛋白質與血液的品質。
  利用正確的呼吸,來獲得健康的身體
  ◎呼吸是健康的基礎
  ◎呼吸方式能決定人的個性
  ◎現代人呼吸都變淺了
  ◎氧氣不足會損害腦與體內器官
  ◎良好的呼吸能預防憂鬱症
  ◎良好的呼吸可提高免疫力和自癒力
  ◎吐氣比吸氣重要
  ◎學習釋迦牟尼呼吸法
  正確的呼吸,就是最好的健康法
  不管是睡著還是醒著,人只要活著,就一定得呼吸。「呼吸」對現代人來說,就像吃飯、睡覺一般稀鬆平常,不需要特地對大腦下達指令;因此,人們忽略的「呼吸」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每人每天平均會呼吸22,500次,但你知道你的呼吸方式正確嗎?
  .你知道呼吸是先「呼」再「吸」還是先「吸」再「呼」呢?
  .你知道錯誤的呼吸方式,肺部會積廢物,久而久之變成「癌」嗎?
  .當你專注看著電腦螢幕或電視時,嘴巴會不自覺就開開的嗎?
  .不論是做瑜伽或做運動,只要呼吸不正確,效果一定有限,甚至有後遺症產生。
  唯有呼吸正確,身體的淨化功能才完整
  一本瑜伽人非學不可的呼吸法
  個性不同的人,呼吸方式也不同。
  呼吸的方式代表著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及身心的狀態。脾氣暴躁、容易衝動的人,呼吸多半短淺而急促;常因小事而煩惱、精神較纖細敏感的人,呼吸除了短淺之外,也比較微弱;與前兩者相較之下,個性樂觀開朗的人呼吸相對的深沉、緩慢,也比較有力。
  與其說是個性影響了呼吸的方式,倒不如說是呼吸的方式成就了不同的個性。換言之,即使是脾氣暴躁的人,也能藉由呼吸方式的改變而調適情緒上的變化,而漸漸減少生氣動怒的次數、進一步改變自己的個性。
  「良好的呼吸」取決於「良好的姿勢」
  本書介紹了多種活絡呼吸的伸展操,除了伸展呼吸時所會使用的身體肌群外;也針對不同的場合、時間、效用,以圖、文配合的形式為大家說明不同的伸展操,並且結合正確的呼吸法,來達到消除疲勞、解除緊張情緒、控制食慾、抑制煙癮……等目的。
  台灣沖道瑜伽見證者的現身說法
  「阿嬤本來連站都有問題,現在竟然可以爬樓梯;右腿膝蓋本來無法彎曲超過九十度,連膝反射也消失了,現在居然可以將膝蓋做大幅度彎曲,還能夠自己修剪腳趾甲;以往僵硬的手指也較以前靈活,如今這些問題都克服了。」
  〈八旬阿嬤瑜伽成功記〉
  「從僵硬的肢體、粗煩的心思,到柔軟的體態、細微的思索,在在的改變了以前之習性。」
  〈瑜伽.道.行〉
  「參加沖道瑜伽會各項研習後,才真正感受瑜伽是提昇免疫系統功能最好的途徑。」
  〈「沖道瑜伽路」──冥想認知體驗營研修有感〉
本書特色
  由日本沖道瑜伽大師龍村 修先生,教導你如何在平常生活中利用正確的呼吸來獲取健康的身體,如何利用正確的呼吸排出體內的毒素。除了簡單的操作方式、易懂的圖文說明,理論與實際兼具,還提供各種情境,讓你隨時隨地都能輕鬆上手的健康呼吸。有:
  20種可在家自學的伸展基礎呼吸法、11種對假日休閒生活有幫助的呼吸法、10種在工作日也能隨時隨地做的簡單呼吸法、10種針對心因性疾病,提供能立即緩和情緒與心理狀態的呼吸法、10種針對身體各種病狀,提供立即有效改善身體不識的呼吸法等。
  .書中提到的方法都蠻簡單的,也強調不必一定要照書中指示,應以自己覺得舒適為主,降低操作門檻。
  .每個動作都有圖解輔助,動作的文字說明也相當詳實。
  .每篇文章的長度都差不多(約兩 ~ 三頁),讀起來無負擔。
  .理論與實際兼具,更提供各種情境(如在電車內時、工作休息時、想控制食慾時……)的呼吸法,相當實用。
作者簡介
龍村修
  1948年生於兵庫縣,早稻田大學文學系畢業。1973年進入求道瑜伽的世界權威者沖正弘大師門下。1985年就任沖瑜伽修道場場主。 1994年獨立門戶後,活躍於國內外。現為龍村瑜伽研究所所長、國際總合生活瑜伽研修會主席、NPO日本YOGA協會副理事長、Space Gaia Symphony修道場代表人。著有《深呼吸能改變身體 龍村式呼吸法之提倡》等。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給別人多少時間與關心,別人才會給你多少


志明的一個事業有成退休了的扶輪社社友生病了,志明去探望他~


到了醫院,那個長輩身邊沒有半個親人相伴,只有一個女看護看著電視。


那個前輩惺忪的睜開雙眼,看著志明緊緊握住他的手,輕喚他, 心裡頭一陣溫暖。


志明聊天的過程當中,頗有感觸,流下眼淚。


前輩告訴志明


『我年輕的時候,總以為自己為了家人在打拼,努力工作賺錢,


    也曾經以工作當成藉口,花天酒地。


    等到我老了回頭想,其實那時候,都是為了自己!


    為了面子、為了尊嚴、為了享受、為了爽!


    小孩子的學校活動,我沒參加過;反而帶著酒店小姐去環遊世界~


    他們的寒暑假、假日多半都是他們的母親去安排。


    小孩子來找我聊天問問題,我心裡頭嫌煩多半只是應付應付~


    久了他們也不來煩我。


     過去,我很開心;如今,我很想有人陪我講話,但他們都各有自己的事情在忙,


     就像我過去敷衍他們的方式回應我。


     我隔壁床的老人前兩天死在病床上,我回頭想想我的一生,


     說真的有點不甘願!


     我的老婆在年輕貌美的時候,沒有珍惜她、陪伴她,跟她到處去玩,


     這兩年她比我先走,我才明白自己有多愛她。


     我玩遍台灣的大酒家,內心還是很空虛。


     我家裡頭一堆古董字畫,現在不知道那些東西能幹嘛?


     我的牆上掛滿了跟大老闆的合照,如今呢?還是橋歸橋路歸路。


     還有一張我跟兩百多斤旗魚的合照,我多希望那張是全家福!


      我的父母親在我奮鬥的時候走了!


      我的老婆在我想要享受人生的時候走了!


      我的小孩在我生病的時候,幫我請了看護,偶爾來看我~


      我看到你,實在覺得很溫暖!


     我記得我退休的時候,跟一個鬥了一輩子敵對派系的對手說:我們告別式見!


我現在多麼希望當時是跟他說:有空來泡茶!


志明,你才五十出頭,還年輕,趁還可以的時候,多付出一點!


你給別人多少時間,未來人家才可能會給你多少時間!


你對人付出多少關心,未來才有人會給你多少關心!


不要像我今天,看起來很風光,住明水路,開賓士,


一切不僅無法重頭來過,我心愛的人都已經遠去、不在身邊!』


志明想起自己的小孩整天要自己一起去寫生、爬山,


老婆整天要自己陪著回娘家走走看看,


原來那些覺得無奈又累的事情,竟是扶輪社前輩所求不得的珍寶!


志明只能安慰著前輩,多聊幾句,囑咐他好好休息


也許前輩說的我們告別式見】是一句玩笑話,


但多少人現實中不正是只有【告別式】才會團聚或碰面嗎?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芝山生活家一個生活實驗室的誕生(作者:洪友崙笑長)


 


    提到家庭醫師整合照護制度,多數人都會想到台北天母芝山診所的余儀呈醫師,他從1998年起就一直在努力實踐家庭醫師「上醫治未病」的理念,希望醫療體系出現一個支付「創造健康」而非僅是「治療疾病」的健保制度。


 


200911月余醫師把診所搬到忠義街,充分與陽明醫院與新光醫院合作轉診轉檢,並導入HealthMi 進行慢性病患管理, 所有病患現在都有網路匿名健康記錄帳號,多年來就為了未來論人計酬制度而準備。原來診所在德行東路舊址則嘗試準備兩個計畫,ㄧ個是自然醫學服務的規劃以及另ㄧ個是社區互助的社會企業的非營利環保健康教育組織,余醫師自己出資100萬及另外向社區內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募資180萬,創立了<三協生活有限公司>以社區生活圈居民透過協商、協助與協力合作,基於生態環保節能與個人健康促進的兩個宗旨,吸納在地願爲自己健康與社區永續發展付出心力的民眾,以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 的方式提出社區生活創意互助學習以成就生活智慧,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以脫離貧窮,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以重拾健康,落實資源循環、去污保育、節能減碳以恢復環境生機。


 


    遷到忠義街新址的芝山診所只有18, 租金每月32舊址設立的芝山生活家則是自己名下的房屋,64的空間卻拿去做非營利的健康促進,這個把醫療做小而把保健做大的動作令醫療同儕不解,許多人一定認為余醫師頭殼壞去。論人計酬的家庭醫師責任制一旦開始啟動,這個組織運作才會彰顯它的真正意義。甫於今年912設立的<芝山生活家>,目前服務內容包含環狀運動、提供有機健康飲食、自然醫學諮詢、教室課堂學習以及協助成立社團活動等。(芝山生活家:台北市士林區德行東路203巷2號)

天母「芝山生活家」愛笑俱樂部: 每週三上午8-9點
(使用精力早餐者分擔60元)



十二月的第個一週四(12/02) 是汀洲三總愛笑俱樂部四週年慶 歡迎大夥結伴來參加

附錄


【署長心靈饗宴】


以民眾健康為導向的論人計酬方案試辦草案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level_no=1&doc_no=77242


楊志良990923


目前的醫療制度讓醫生錯亂,即使讓病人恢復健康,但如果看病看得太少,藥開得很少,檢驗做得很少,醫生的收入就變少;但如果民眾都生病,醫生跟醫院賺大錢,卻不見得都對民眾有好處。也就是說,當預防保健做得愈好,民眾少生病,醫生卻得不到應有的回饋。


 


所以,我們要設計一個制度,可以讓醫師樂於將預防保健做得愈來愈好,民眾更健康,這個制度就是論人計酬。畢竟,醫療品質與費用的提升,主要仍仰賴醫療提供者,除一般治療外,透過醫療提供者跟病人溝通,進行衛教,讓病人採取正向的行為,進而改變健康,這些責任都在醫療提供者身上。


 


衛生署健保小組擬提出一個以民眾健康為導向的論人計酬方案,由醫院或地區診所結合若干家以上為主體(例如以20 家),申請承辦,承辦的醫療團隊必須提出健康促進以及整合式照護計畫書,並且選定一個地區來執行計畫。對民眾來說,就醫的方式不變,可自由選擇去哪家醫院看病,也不必先登記,不必像目前社區醫療群採用的方式,民眾必須在某個醫療群內的某診所進行登記。


 


假設署立竹東醫院參與這項試辦計畫,選定的區域內有六萬名保險對象,一人一年平均醫療費用約兩萬元,我們給固定不變的總額,竹東醫療團隊很認真提供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整合照顧,透過公衛護士做衛教,病人因為飲食控制、正常作息、用藥、以及運動,逐漸改變生活習慣與行為,疾病獲得控制,醫療支出減少了,省下來的錢就等於是醫院賺來的,因為我們採取總額固定不變。例如某醫療團隊選A 地區為試辦地區,該地區的戶籍人口有20萬人,進行虛擬總額計算:(1)以當地戶籍人口,依前一年西醫基層與醫院全國平均的年齡、性別等經過風險校正後合計,每人每年醫療費用20848 元。(2)以費協會協商次年度西醫基層及醫院部門總額成長率,換算西醫部門每人醫療費用成長率(2.9%)的80%為基準。亦即20848 元×(12.9%×80%)=21332 元。(3)第一年的虛擬總額為42.66 億元。


 


如果在戶籍地區外就醫,依據就醫地區的支付方式審核及計算,費用先從虛擬總額中扣除。假設有6 億元,就42.66636.66 億元。換言之,我們付給醫療團隊最高額度為當年度虛擬總額,如果當年度有結餘,醫療團隊就可以享有8 成的回饋。這個試辦計畫需要一個學術團隊去評估,醫院每個月照樣申報,我們可以先給費用,等一季之後,再來結算。


 


論人計酬可以讓醫療提供者願意花更多心力照顧病人,把病人照顧得愈好,收益愈多,我們給誘因讓醫院設法把病人固定住,不要讓病人到處逛醫院,留住愈多病人,醫院當然愈賺錢;至於病人願不願意被留住,醫院就得各憑本事,我們讓民眾用腳投票,醫院、醫生跟病人共創三贏


 


整體而言,論人計酬的試辦計畫不會讓醫院虧錢,就看醫院要不要參與。這個計畫將開放給所有的醫院及診所團隊,當然,這個試辦計畫對地區醫院有利,畢竟醫學中心的病人來自全國,服務的範圍太廣,實施的難度較高,地區醫院、區域醫院以及基層診所可以互相結盟,或者單獨做,我們都持開放態度。預計明年初開始實施。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台灣查某人」吳念真導演製作,聽說在江惠的演唱會有播出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urces:美國讀者文摘中文版:  2010年10月版; 寬恕的力量, By AGETA SZEKELY

當有人建議我寫一篇關於「寬恕」的文章時, 我不禁自忖, 還不如寫寫「報復的力量」 呢, 這樣的例子倒是舉不勝舉.


英國著名歌手, 作曲家和鋼琴家愛爾頓∙約翰爵士曾說: ‘對不起或許是最難說出口的三個字.’ 但我發現, 原諒這個詞也經常被誤讀. 我們不太容易原諒他人, 是因為我們總覺得原諒他人就意味著委屈自己.


「傷害我的人不值得我去寬恕」 我們常常會這樣想. 「如果我原諒了他, 就會有人利用我的善良, 我也可能再次受到傷害.」


無論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時的過失, 別人對自己一片真心的誤解, 或者僅僅是10年前堂妹無心說的一句「你可真胖」, 我們都可能會怨恨至今. 這些傷口非但不曾隨著時間而消退, 反而被當作寶貝似地深埋心底, 時不時就從記憶裡拿出來, 如同翻閱相冊或者品鑒珍寶那樣細細回味. 每當此時, 那些未能被寬恕的往事就構成了一部傷感電影, 種種細節歷歷在目, 揮之不去. 往昔的怒火重被點燃, 當下就變成了滿腔的怨恨.


那什麼能讓我們真正原諒別人呢, 一顆大公無私的心? 在這樣一個殘酷的世界裡, 又有什麼是真的無法寬恕的?


寬恕是一種能夠影響你一生的情感, 要理解它的含義並且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寬恕, 我們必須弄清它是什麼. 專家們一直在探究什麼是真正的寬恕, 它已經構成了科學研究的一個領域, 雖然仍有很多爭論, 但也有了不小的成果.


憤怒是一架盤旋待降的飛機


弗雷德∙拉斯金Fred Luskin, PhD, director of Stanford University's Forgiveness Project是位諮詢師, 也是一名健康心理學家, 並在斯坦福大學領導著一個有關 ‘寬恕’ 的課題研究小組. 在這個名為 ‘原諒他人即自我療傷’ 的研究項目中, 他完成了對眾多案例的研究, 並最終把那些久久無法釋懷的情感比喻成在空中連續飛行了數周的飛機, 消耗著為緊急情況預備的能源.


「這些憤怒的飛機慢慢累積著壓力, 最後的結局通常是墜毀,」 拉斯金說, 「而寬恕則是著落後那一刹那的平靜.」


拉斯金指出寬恕既不是一味承受他人給予的傷害, 逃避痛苦的回憶, 或者為錯誤的行為找藉口, 也不是一定要你和傷害實施者妥協.「 寬恕是對你而言的, 和那個傷害了你的人無關,」拉斯金說,「學習寬恕其實就像學習踢球. 在研究中, 我們發現人們擁有憤怒的能力, 也能很好的運用它, 因為人們通常不會把情緒浪費在憤怒或者無法改變的事情上. 我們知道雖然寬恕無法改變已經受的痛苦, 但卻能夠將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寬恕使得我們的飛機最終著落, 進行必要的維護和休整.」


拉斯金認為, 寬恕並不是讓那些傷害了我們的人可以僥倖逃脫, 也不意味著我們要被動地接受不公平的待遇, 它的目的在於給我們自己一種內心的寧靜.


然而, 傷害大到無法寬恕, 又該如何呢?


原諒他, 因為我們都是受害者


越南戰爭時期, 確切地說是1972年11月8日, 吉姆∙普克一家為了躲避美軍的空中襲擊, 逃到了一座離家不遠的佛塔內. 然而, 面對從天而降的汽油炸彈, 小小的佛塔毫無招架之力, 一切都陷入火海之中.


在那危急時刻, 美聯社記者鄔尼克抓拍下了一張後來引起轟動的照片. 照片中是9歲的吉姆, 她的身體被三度燒傷, 全身赤裸, 正在嚎啕大哭. 但在挺過了17次手術後, 吉姆仍然活了下來.然而更了不起的是她寬恕了約翰∙普拉默上尉 – 那位下達了空襲吉姆家所在村莊命令的長官.


在<烈火的饋贈>一書中, 吉姆告訴女記者依瑪∙桑切斯, 她在見到普拉默後上前給他一個擁抱, 而不是耳光. ‘我們都是戰爭的受害者. 當時仍是孩子的我是受害者, 而他, 一個必須服從命令的軍人, 也是受害者. 我經歷了肉體的痛苦, 但他遭受了比我更強烈的精神上的折磨.’


吉姆將她昔日所受的傷害變成了今天的積極行動. 她到處遊說, 呼籲世界和平. 她是 ‘吉姆國際基金’ 的主席, 向戰爭受害者伸出援手.


恢復力 – 釋放內心的自由


博裡斯∙西魯爾尼克的父母雙雙死於納粹集中營裡, 當時才6歲的他成功逃了出來. 戰爭結束後, 他一直在不同的難民營中輾轉漂泊, 直到在一家慈善機構的農場裡安定下來. 在那裡, 鄰居們教他如何欣賞文學作品以及熱愛生活. 他曾決心成為一名醫生, 學習救人性命的技巧, 但最終他卻成為了精神病醫生, 神經學家, 作家和精神分析家, 專注於心理學中對「恢復力」的研究 – 即個人克服困難和在危機時刻保持堅強的能力.


‘恢復力是指和命運之間的抗爭,’ 西魯爾尼克說, ‘這做起來很難, 但是它釋放了內心的自由, 使我們不再被過去的傷痛所折磨.’


只有這樣, 那些遭受過巨大災難或者經歷了痛苦情感折磨的人才能擺脫受害人的角色, 並像西魯爾尼克和吉姆那樣開始新的生活. 你可曾考慮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兒時遭受冷漠或者虐待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 有一些淪為罪犯或者施暴者, 而另一些卻從苦難中恢復, 成為負有責任心的人, 堅強而樂觀, 擁有幸福成功的生活? 答案就是恢復力. 要做到這個, 寬恕是關鍵.


心理治療師, 拉美人類發展協會主席和墨西哥全面導向協會主席, <學會成長>一書的作者羅莎∙阿根廷娜裡瓦斯∙拉卡認為, ‘如果不學會原諒他人, 我們就無法成長進步, 也無法堅強地面對困難. 我們將永遠沉溺於悲傷中, 無法恢復. 有些人總是怒氣匆匆, 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們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其實他們並沒有意識到, 這麼做最終受傷害的其實是他們自己. 對於我們痛苦的過去, 沒有人會在乎; 重要的是我們現在所做的和能夠給予他人的一切. 當我們緊緊抓著舊傷口不放, 自憐自艾的情緒讓我們無法關注和幫助他人. 倘若我們把自己定位為苦難的殉道者, 那就只能坐等他人伸出援手, 讓一切可以奇跡般地回到正軌.’


裡瓦斯∙拉卡約還指出, 寬恕讓我們坦然地面對自己脆弱的一面, 也使我們意識到我們無需刻意隱藏這種脆弱. 認清自己的不足可以讓我們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還不只如此, 研究還發現寬恕在醫學上同樣具有不小的療效.


寬恕有益身體健康


除了有益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 釋懷對我們的生理健康也大有裨益. 這絕不是誇大其詞. 威斯康辛大學所做的一項名為 ‘寬恕和身體健康’ 的研究表明, 學習原諒他人可以幫助中年人預防心臟疾病.


這項研究還指出, 越是能夠原諒他人的人, 其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概率越低. 然而, 如果一直對所受痛苦耿耿於懷, 患上心血管方面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關於重揭舊傷疤, 也有很重要的研究發現. 其中一項指出, 對於那些讓人不安和憤怒的事情, 只要想上5分鐘就會降低我們的心率變異性指標. 心率變異性指標是衡量神經系統綜合狀況的標準, 同時也體現了心血管系統總體表現的靈活性, 而這種靈活性對於心臟是否能夠很好地承受壓力非常重要.


同樣的研究還顯示, 5分鐘的消極思考會減緩人體免疫系統的反應, 其防禦機能也會隨之下降.


寬恕有益於身心健康, 它不僅對他人, 同時也對自己大有好處. 尤其是當我們自己犯了錯誤或者有負罪感的時候, 倘若我們能夠寬恕自己, 就不需要再感覺自己像個罪人那樣應得到懲罰.


寬恕不是遺忘痛苦, 也不是否認痛苦. 相反地, 寬恕讓我們擁有全新的開始, 讓纏繞著我們的憤恨遠離, 迎接新的機遇.


充滿愛和理解的寬恕是對他人的慷慨, 但更是對自己的一份饋贈.



愛的寬恕(讀者文摘中文版:  2010年10月版)

面對殺死自己的獨生子的少年,她選擇原諒,
原本桎梏的心靈終獲釋放。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今天是世貿的醫療器材展的最後一天,照往例都要去參觀一下,剛好從網路上得知上午在北市圖書館一場演講,主題是我越來越有興趣的「面對死亡」,而且主講者不是牧師或神父,也不是得道高僧或法師,竟是一位自稱「沒有虔誠宗教信仰的」醫生---台大醫院神經外科黃勝堅醫師。所以上午先來聽演講,下午再去看展覽。


       人生如戲,不管我們演什麼角色,這次演不好,幾乎都可以NG重來,但是卻只有「死亡」這齣大戲,只有一次,無法重來。如果我們從「愛笑」中得到無限的內在喜悅,這份喜悅能量要用在哪裡?絕對不是用來「逃避死亡」「拒絕無常」,反而是要用來「面對死亡」、「面對無常」。因為「死亡」是最好的老師,在他面前,王公貴族和販夫走卒統統一樣,都要乖乖伏首稱臣。所有虛華偽裝的面具都要卸下。黃醫師用親身經歷34個臨終故事,顯露人性的脆弱和堅強。每個故事雖然只有3、4頁的平鋪直述,但是真實的人生戲碼卻幾次讓我動容到眼眶泛紅。雖然年初安寧緩和醫療協會曾經邀請我們去介紹愛笑運動,但是總覺得「臨終」的事情離我們很遙遠,聽了黃醫師的演講之後,才明瞭那是每個人都要馬上學習的課題,所以立即行動就是買他的書。而且就像分享愛笑一樣,也要把這個「福音」---讓每個生命可以善終---分享給周遭親友。而最具體的行動就是瞭解何謂「NDR」(Do Not Resuscitate)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也為了自己的「善終」簽下一份屬於自己的NDR。(下載NDR表格






一家三口就提早到了建國南路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很高興「三粒一哥」也願意犧牲假期時間陪陪老爸媽,




距離演講時間,還有很多,就先來大安森林公園逛逛


一家人輕鬆自在散步在綠意盎然的公園,也是一大幸福。





在公園的水塘邊,大開眼界,看到這麼多「大砲型」攝影機





原來是為了拍攝一隻打瞌睡的水鳥---生命如此可愛值得花幾十萬的金錢和時間來欣賞





剛開始「三粒一哥」以為這場演講會很無聊





黃醫師自我調侃,讀醫學院的博士班讀到被退學,直到50歲才升等為「助理教授」。黃醫師花很多的心力和時間,說明臨終安寧照護,和家屬開家庭會議,健保是不給付的,台灣還有這種「傻瓜」醫師,我感到很驕傲。從黃醫師也讓我聯想到我們的黃貴帥醫師也是這種「類型」---因為他開給「病人」的經常不是一張處方而是一張愛笑俱樂部的傳單---這個「雞婆」動作,健保也是不給付的。





珍貴的加護病房的醫療資源經常只是用在延長慢性病人的死亡時間,卻妨礙了真正需要的急重症病人的救護,「邱小妹」的人球事件就是因此發生的。


臨終者最後陪伴者是一堆冷冰冰的高科技醫療儀器或是自己溫馨的家人呢?



根據黃醫師第一手資料的統計,在台灣,能夠壽終正寢的往生者只有20%,但是「加護病房數量」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的紐西蘭卻有30%能夠壽終正寢。他說:「善終,不是理所當然的,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享有。」







〈生死謎藏〉第一次陪病人死亡(轉載自自由時報)

口述/黃勝堅 整理/二泉印月


這個病人,44歲,體格很好,腦外傷住院。這個病人,我們從鬼門關前搶回來了,可是根據經驗法則判斷,以他的腦傷狀態,病人不會再醒過來,他將會變成植物人。


病人進來的前兩天,碰到的都是他太太,第三天我告訴她:「必須要做氣管切開術!因為妳先生雖然活下來了,卻將變成植物人,接下來,你們要有長期照護的心理準備。」


第五天,來了一位蒼老的阿公找我,在家屬懇談的小會議室,他冷不防地跪了下來,我趕忙扶他起來。


「我今年都88歲了。」老阿公抹著流不停的眼淚:「我老來得子,我老伴也86歲了,如果我的獨子成為植物人,要叫他們怎麼辦?」老阿公打開會議室的門,門外,老阿嬤帶著三個孩子,兩個是唐氏症,一個是紅斑性狼瘡,三個不到10歲的小小孩,怯生生的縮在一起。


「沒出事前,我兒子媳婦在台北做工賺錢,一個月賺兩萬八、一個月賺兩萬四,三個孩子我們兩個老的帶,現在要是賺兩萬八的成了植物人,那我們要怎麼辦?怎麼活得下去?我和老伴都是快要走的人了,剩下一個月賺兩萬四的媳婦,一個人要帶三個這樣的小孩子,我們真的沒辦法、沒有多餘的能力,來照顧一個植物人了。」


阿公哭得老淚縱橫:「你是醫生,你一定知道,一個沒辦法被好好照顧的植物人,全身這裡爛一塊、那裡爛一塊,身上長著蛆,痛苦不堪地拖著,與其讓我兒子活著受這樣的折磨,求求你高抬貴手,放我兒子走吧,也等於救救這三個可憐的孩子,求求醫生,你同情我這一家,真的無能為力了……,老的老、小的小啊!」


這下子換我心裡糾結百感交集了,以我們現在的能力,讓他成為植物人繼續活著,是絕對沒問題的,問題是面對這樣一家人,面對兩個哭得肝腸寸斷的白髮老人家,三個驚嚇到擠成一團的小孩,我救是不救?要堅持救下去,會害苦活著的人,往後的日子怎麼過下去?要是放棄不救,我將如何對自己的良心交代?


看我沉思不語,老阿嬤步履蹣跚走到我面前,她枯槁的雙手一拳拳搥向胸前:「在這個房間裡,沒有任何人比我更有資格做決定,因為囝仔是我的心頭肉,我們如果還有辦法可想,我怎麼割捨得下?怎麼放得落?」阿嬤的聲音,嘶啞悲切;阿嬤的淚,在滿臉皺紋間潰堤,成串濕在衣襟上,卻也滴滴燒進我心頭。


從醫以來最痛苦的天人交戰,讓我呼吸困難。幾番深思後,我選擇只要俯仰無愧於天地、於良知,選擇尊重老人家的意見,讓他們簽了DNR。


病人要臨終了,我陪著這家人老老小小一起圍繞在病人床邊,老阿嬤全身顫抖,卻用雙手緊緊摀住嘴,不敢讓自己放聲哭出來。我心裡的難過,不亞於他們的生離死別,這是我第一次放手讓病人走,看著心電圖,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一直線,在心臟完全停止跳動時,老阿公拉著阿嬤,帶著媳婦和三個孫子,向醫護人員磕頭:「謝謝,謝謝你們,肯救我全家!」


扶起老人家的同時,一旁的護士也忍不住偷偷擦眼淚。有說不出的矛盾掙扎,纏繞在我腦海,不知道要怎樣來形容這樣複雜的思緒?我放手了,第一次;我努力的說服自己,我放了該放病人的手,可是心底,為什麼還是有說不出的苦澀與無盡的哀傷呢?


<堅叔的CARE>是在積陰德? 還是在作孽?


在腦神經外科,我們成功地救回很多生命,其中也包含了植物人。


可是當面臨醫學與人力有所不能的極限,把腦傷病人救成了植物人,真的很讓醫師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家屬?有時候連自己都不免困惑:是在積陰德?還是在作孽?


以前年輕的時候,對預後的判斷較無經驗,面對困難嚴重的案例,總是先保命再說;等到變成植物人了,整個家庭陷入困境,家屬往往抱怨:「早知道不會醒,會這樣拖磨著,就不該硬要救下來受苦了!」


多年後的我,累積許多經驗,對於不好的預後,至少能夠給家屬較正確的訊息,讓家屬在醫療資訊對等的情況之下,做出最適當的決策。


逝者已矣,活著的家屬,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尤其是頓失經濟支柱的弱勢家庭,問題不是唱唱高調之後,就能解決掉的,生活,真的很現實;不論是社會福利制度、或來自民間的救助,伸手能幫的忙,到底還是有限度的!


<醫師小檔案>


黃勝堅醫師,醫學院的學生都暱稱他叫:「堅叔!」近十年來,年年國內外上百場演講,散播「臨終照護」與「悲傷輔導」的醫病大愛。


除腦神經外科、急重症照護專長外,黃勝堅醫師於2003年取得「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證照,對於重症末期病患照護有豐富的經驗。


最令黃勝堅醫師感動的事:病人往生了,家屬辦完後事,會特地寫信或打電話告訴他:「謝謝黃醫師,讓我家人安祥和有尊嚴的離世!」



關於更多「臨終醫療」的訊息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兩個著名的棒球投手
他們在討論 不知天堂是否也有棒球
他們最後約定無論誰先過世 就要回來告訴另一人
天堂是否有棒球
幾個月後,其中一人過世了
他照約定回來告訴他的朋友
我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
好消息是,天堂有棒球
但是有一個壞消息是
.........
你被排定下週四要投球 -------約爾.歐斯汀Joe牧師所說的笑話


2008年萬華社大戲劇遊戲紓壓課程的「結業照」(Tiger在我後方、右邊二排)


    
 
  和Tiger說是好友其實也不熟,只是曾經每週見面一次,為期三個月,在歐耶老師的萬華社大戲劇遊戲課程。我們這兩位少年歐吉桑是少數的男生,在陰盛陽衰的團體中,經常「惺惺相惜」。每週兩小時,我們沒有時間social交換名片,彼此只有在歐耶老師帶領下,展現最純真可愛的一面,盡情歡笑在一 起,所以雖然不熟,卻變成「好友」,好到一定要來送他最後一程。
     2008年春季,當時在歐耶老師的課堂上,誰也沒想到,這位爽朗又憨厚的Tiger當時就已經罹患血癌了,直到今年8月他往生後,Tiger嫂通知他的同學好友「小P」之後,我們班長「大姨媽」再轉告大家,消息傳開來,同學們在驚訝惋惜中才知道竟然有幸和一位樂觀可愛的生命勇士共渡了他生命中最後的一段歡樂時光。更難得的是他在遺言中,選擇了最環保的葬禮---植存(樹葬)方式。
      今天一大早6點多就出門搭火車到台北車站,再轉乘國光客運往金山,9點半到達終點站--莊嚴寧靜的法鼓山園區。一下車就有親切的義工招呼,「同學」(「大姨媽」、「25」、「誰」、「開心果」、「小P」、「起士」和Tiger幾位嘻哈社社友)一行十多人加上歐耶老 師和Tiger家屬會合後在生命園區辦公室聽取植存簡報---植存的意義和程序,然後觀賞一段植存影片。隨後我們就兩行縱隊靜默行進,在濛蒙細雨中前往植 存園區。在這十多分鐘的路程上,往日和Tiger相處的畫面就自然浮現在腦海中,他爽朗的笑聲,親切的笑容,搞笑的動作,彷彿歷歷在目,不知不覺一下子就 到了植存園區。義工先念一段Tiger的生平簡介,之後我們默禱一分鐘,就開始植存程序。完成後,我們再默禱一分鐘。整個過程簡單卻莊嚴,讓我們深深感動 在心裡,也敬佩Tiger做出這麼創新又有意義的選擇而他的家屬也尊重而如實執行他的遗願。儀式結束後,Tiger嫂一一向同學們致意。歐耶老師說:「以前我是他的老師,今天,換成Tiger是我的老師了。感謝他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大家雖然不捨但是卻又充滿法喜,歐耶、幾位同學和我都想「見賢思齊」,選擇將來自己生命的最後的終點也來這裡。只是聽說這個植存方式越來越受歡迎,申請者必須排隊,這時大家又「謙讓」起來,直說「您先、您先」。哈哈哈。
        Tiger,您在天之靈,看到這群同學如此歡聚在您的生命終點站,應該也很欣慰吧。您這生命的最後一課,如果要打分數,您的好友OK我要給您100分,真的。

     P.S.也感謝「班長」--
「大姨媽」和「康樂」--「25」的努力辦聚會而維繫同學情誼。

以下是一段我在YouTube找到的別人的植存影片。整個過程就是這樣---簡單又莊嚴。






更多相關訊息可查詢法鼓山資訊網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天天來
 
負責掛號的護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你叫什麼名字?有沒有來過。」
有一個郵差拿著一封掛號信到診所去投遞。
他到門口後大喊:「掛號!掛號!」
這時只聽見護士小姐說:「請問你叫什麼名字?有沒有來過。」
他回答說:「我叫郵差,我天天來!」

好笑嗎?其實我們的行為經常像這位護士落入「不用心」的「自動化模式」。
6年來的愛笑(瑜伽)運動讓我慢慢地體會笑的運動的目的,不只是笑,不只是情緒的抒發,不只是運動紓壓,最重要的目的是「覺察」awareness和「正念」mindfulness.這兩個不同的字,其實含意非常接近。愛笑運動只是讓我們去除雜念、擺脫我執、放下煩惱的很好方法。進而恢復「赤子之心」般的「專注力」「平等心」---正念。Mindfulness Meditation 就是「內觀」Vipassana也是一個和愛笑運動一樣,無語言、國界、宗教分別的修行法門。這本書就是說明「覺察」--「用心」Mindful的重要性,和我們的身心靈的健康非常有關係。 建議每位笑長都應該仔細研讀一番。


好書推薦「逆時針: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狀態」 Counterclockwise: Mindful Health and the Power of Possibility




內容簡介

《商業周刊》1175期「商周書摘」精選推薦

短短一星期,一群80歲老人就變年輕了,你我一定也做得到!
別再允許任何人,包括你自己,替你貼標籤。
不問「那怎麼可能」,要問「為什麼不能」,結果將超乎你的想像!


  蘭格博士的研究是心理學必讀課,啟發了整個世代的頂尖行為學家。


  這位哈佛教授的研究改變了心理學,現在,她要讓你也改變!


  獨創的「可能性心理學」,已經改變了全球許多人的思考與感覺模式!


  「我想我應該沒嫉妒過任何人,因為如果某人有某樣東西,我也可以擁有。」蘭格博士在演講中這樣說道。她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為三十多年來對「用心」的研究讓她知道,只要去注意生活中的細微變化,那麼原本認為不可能達成的事,最終都可能實現,即使是逆轉生理年齡。


  蘭格博士做過一項「逆時針」研究,讓一群老人回到年輕20歲的生活一星期,結果他們的聽力、記憶力、靈活度、胃口和整體健康情況都獲得驚人改善,連外貌看起來都變年輕了。


   她用許多原創性的實驗證明,恢復年輕、保持健康的祕訣在意識與用心,而用心就是「注意變異」。例如,氣喘之類的慢性病不可能每天的狀況都一樣,在老王家 發作時不需要動用到吸入器,在小李家發作卻需要額外的藥量。只要用心注意到這些細微的變化,去思考原因,很多事情或許就能因而找到解決方法。


  另外,書中也提到人會受「標籤」影響。同樣是癌症病患,認為自己「已治癒」和認為自己「處於緩解期」的人比較起來,前者的生理機能較佳,精神較好,疼痛也較少。蘭格博士證實,只要改變心態、用心注意差異,那麼視力改善、外貌變年輕、減重及壽命增加都是可能的。


  這本《逆時針》提出了掌握希望與突破的關鍵,是一本新世紀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二○○七年《紐約時報雜誌》「年度創意」得主:
「用心」的運動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蘭格及克洛姆想知道「勞動等於運動」這樣的想法能否當作安慰劑,讓人獲得運動的好處,於是透過7家旅館召集了84位房務人員進行研究。 他們將這些平常在旅館做清潔工作的房務人員分成兩組,然後告訴其中一組人,她們平常的工作已經提供足夠的運動量,就跟一般人上健身房的效果類似;另一組人 則沒有獲知這樣的訊息。結果4週之後,認為自己平常的工作也是良好運動的那一組人,體重減輕、血壓下降,體脂肪率和腰臀比也有改善;整體來說,變得更健康 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房務人員並沒有在工作之餘另外做運動,也就是說,她們的行為並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有心態。蘭格博士說,這個研究凸顯了「用心」,也 就是「注意新事物」的重要性。(詳情請見本書第六章)



作者簡介


艾倫.蘭格 Ellen J. Langer


   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也是第一位獲得哈佛大學心理系終身職的女性,榮獲多種獎項,包括古根漢學術獎、二○○七年《紐約時報雜誌》「年度創意」、美國心理 學會的「心理學公眾利益傑出貢獻獎」與「成人發展及老化出色研究成就獎」,以及美國應用暨預防心理協會的「運用基礎科學至應用心理學傑出貢獻獎」。


   發表超過兩百篇研究論文,著有十一本書,包括享譽國際的暢銷書《用心法則:改變你一生的關鍵》,該書已譯成十五種語言。蘭格博士現居美國麻省劍橋市,同 時兼具畫家身分——事實上,她就是自己研究成果的活廣告,因為在決定拿起畫筆後,她用心追求這項藝術,現在她的畫作在知名藝廊展售,而且總能賣出好價錢。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