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笑長分享: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都在探討「寫部落格」的治療效果!雖然「分享」也很重要,但是「寫」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更重要!「讀」和「看」只是一種「輸入」過程,必須經過「寫」這個「輸出」過程才會在腦部和身體產生深刻的變化,因為這裡必須付出時間去練習,更必須付出心力去表達,所以一般人都放棄了,實在很可惜。其實寫自己的部落格,不必理會是否通順,甚至有沒有錯別字,「自己爽」最重要,一旦會讓「自己爽」,讀者也會跟著「爽」起來。 撰文╱韋普納(Jessica Wapner)
翻譯/張亦葳
現在有這麼多人寫部落格的原因,可能和尋求自我治療有關。科學家(以及文字創作者)早就知道,把個人經驗、想法及感想寫出來,是具有療效的。以書寫方式表達的過程,除了可抒解心理壓力,對生理也有好處。研究顯示,它能改善記憶及睡眠,提高免疫細胞的活性,降低愛滋病患體內病毒的生產量,甚至加速手術後傷口的癒合。根據今年2月號《腫瘤學家》中的一篇研究報告,癌症病患在接受治療前先寫寫東西,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感覺都比沒寫的人好很多。
科學家希望進一步探究玩樂的神經學基礎,特別是目前大為流行的部落格。美國哈佛大學及麻州綜合醫院的神經學家佛拉爾帝(Alice Flaherty)提出理論,認為部落格具有撫慰痛苦的作用。她說:「身為群居動物,人類有一些由痛苦引發的行為,例如發牢騷,以獲取滿足及慰藉感。」把不舒服的經驗寫在部落格上,或許會得到類似的效果。
佛拉爾帝專門研究溝通方面病症的病癥與起因,例如多寫症(hyper-graphia,患者無法克制書寫的衝動)及書寫障礙(writer's block)等。舉例來說,躁症患者通常會不停講話。佛拉爾帝解釋:「我們相信,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內的某些物質引發了患者溝通的渴望。」邊緣系統位於中腦,掌管人類飲食、性慾、食慾和解決問題的相關本能。佛拉爾帝進一步說明:「有許多人會督促自己寫部落格,所以這也算一種本能。」此外,寫部落格就如同聽音樂、跑步、欣賞藝術品一樣,可刺激腦部釋出多巴胺(dopamine)。
大腦內並沒有特定的區域掌管書寫,但掌管語言能力的額葉和顳葉都與書寫相關。比如說,位於左顳葉的維尼克區(Wernicke's area)一旦受損,會導致多話及語言理解力喪失。維尼克失語症患者的症狀包括胡言亂語,並且經常不停地書寫。因此,佛拉爾帝推斷,該區的活動可能讓人產生寫部落格的強烈渴望。
科學家目前對於書寫治療所引發的神經生物機制,仍不甚了解,因為牽涉到的大腦活動區域較為深層、針對書寫前後進行大腦影像分析所獲得的資訊很少。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心理學家潘尼貝克(James Pennebaker)說,最近使用功能性磁共振影像術(fMRI)研究發現,在書寫前、中、後大腦「亮起來」(活動)的區域並不同,但是由於實驗不易重複與量化,潘尼貝克與其他人還無法下定論。…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8年第77期7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