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總笑長眉批:雖然這本書的作者有一點「孤陋寡聞」,她沒聽過「愛笑俱樂部」也是練習快樂的好方法。但是她的理念還是值得宣揚和推薦。


  書摘 1



快樂,不用理由:做好七件事,快樂一輩子

Happy for No Reason: 7 Steps to Being Happy from the Inside Out


快樂不用理由……真的嗎?


快樂是人生的意義和目的,也是人類存在的目標和結果。—亞里斯多德


多年前,我擔任一場成功研討會的老師,會中,我請與會人士拿一大張厚紙板,在最上面寫下最「想成為、想做、想擁有的一百項 事物」。然後他們畫好長長的三欄,開始列出自己或大或小的夢想。事後,當他們分享目標時,幾乎人人都激動不已:想在澳洲大堡礁深潛、擁有賓士SL600敞 篷跑車(米白色,鈦合金銀色輪胎)、在白宮跳舞、開小飛機環遊世界。他們都想躍升到本行的頂端、終結世界的飢餓、創造世界和平、成為《時代》雜誌的封面人 物。


在「想要」的名單上,有幾個人寫下「快樂」,但我很驚訝多數人竟然那麼常忽略這一點。那一整頁寫的都是這回事,不是嗎?想成為、想做、想擁有這些事不就等於快樂嗎?


長期以來,我時常回顧這些項目,作為繞遠路的絕佳範例。那些事物雖然偉大美妙,卻不是每個人都要的終極目標。如果直接切入要點,我們真正要的其實是快樂。


其實快樂是這麼令人注目、這麼引人入勝、這麼難以抗拒,不管你是否明白,你所做的一切,目的都是要讓自己快樂。大家都說快樂是人類存在的聖杯,是人生的一切與目的。亞里斯多德稱之為「目標中的目標」。


世界各地的研究顯示,人為一生中想要的東西排名次時,大家都把對快樂的渴望放在名單上的首位,比財富、地位、好工 作、名氣、性都重要。這對各種文化、種族、宗教、年齡、生活形態的人都適用。研究也顯示快樂有多麼重要:快樂的人活得更久、身體更健康,也有更好的人際關 係。事實上,快樂在人生的各個範圍都能通往更成功的境界。


很不幸,許多人都沒經歷過真實長久的快樂。想想這些數據:


不到三十%的人表示自己深感快樂。


二十五%的美國人與二十七%的歐洲人宣稱自己憂鬱消沉。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二○二○年,憂鬱會是全球僅次於心臟病的疾病負擔。


儘管我們的生活方式比以往更好,卻比以往更不快樂。似乎聚集越多的玩意和商品,我們就覺得心情越差。


我不會在這本書裡直接告訴你如何賺更多錢、變得更成功、有更好的人際關係。我把這些留給我的朋友和同事,他們在轉 變的世界裡可以把這些事做得很好。我要做的是,把我最想知道的事告訴你。這本書回答了我這三十五年來調查研究的問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問題,相信對你來說 也是最重要的:我要如何才能真正快樂?


我這一生幾乎都沉浸在這個問題之中,但多年來,都沒碰上能解答這個問題的運氣。其實,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白費力氣上。


不快樂的露營客 


我小時候都想像過了:我會長大,住漂亮的房子,有美妙的丈夫和很棒的職業。我的身體會很完美,我的社交生活好玩刺激。我會很快樂!


要活出我夢想中的生活,我知道我必須努力工作才能完全準備就緒。而且雖然我很清楚我要什麼,但我不確定該怎麼獲 得。我唯一確知的事就是我不快樂。我打從子宮出來就充滿了存在的憂慮,我是個愛沉思的五歲小孩,其他人都在看兒童節目《跳跳房》(Romper Room)時,我在擔心世界的狀況。七歲時,我拷問我那又棒又充滿愛的爸媽,有關上帝和靈性的問題;當他們回答不出來時,我又變得很洩氣。當我翻閱全家福 的相簿時,哥哥姊姊都對著鏡頭堆滿了笑,而我看起來總是一副剛失去最要好的朋友的樣子。


儘管我不是天生快樂的人,但我內心有某種深刻的東西,知道我不必接受那種存在方式。彷彿我有某種天線,能夠調整到 我最需要學習的東西。十一歲時,我塗上厚厚的防曬油,溜進我姊的房間偷了一本書,在做日光浴時閱讀。因為我看書的速度慢,所以我抓了最薄的一本就往外跑。 在把赫塞的那本《流浪者之歌》看到一半時,我已經淚流滿面了。書中講的是一名印度男子在數千年前尋求開悟的故事。我體認到我並不孤單,世界上還有另一個人 了解我的尋求,分享我對連結和喜悅的渴望。那本書讓我走上追尋的道途。


當其他女生在為啦啦隊練習最完美的跳姿時,我已經在上自我發展的課。十三歲時,我聽到我人生中的第一位激勵講師金 克拉(Zig Ziglar)演講。當我看著他在講台上走來走去,披露成功的祕密,說著讓我起雞皮疙瘩的故事時,我豁然開朗了。我明白成為專業講員是我想做的事。在七○ 年代早期,對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來說,那是很奇怪的職業目標。儘管如此,我仍然想像自己在全球各地對著一大群人講話。儘管我的父親是牙醫,父母也真心要我 當牙醫保健師,但他們很支持我。我媽說:「你講的話的確夠多了,最好可以拿到薪水。」


我把《神探南茜》丟到一邊,挪出時間閱讀每一本我能找到的人文心理學書籍。我貪婪地閱讀。十六歲時,我開始每天冥想;到了二十歲,我成為冥想老師。雖然冥想對我的生命有著深邃的影響力,但我仍然在追尋。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也從未忽略自己想成為講師的目標。我浸淫在成功的法則,盡可能每一條都實踐。我拿出收入的十分 之一奉獻,設想自己的目標,製作願景板,幫助自己看見那些目標,也發現自己有天分,能夠宣示自己的欲望。例如,我拿到企管碩士的學位後,就為找到一份很棒 的工作,有許多我長年渴望在職業中看到的特質。身為銷售奧地利水晶的公司副總裁,我負責訓練及激勵員工。我熱愛那份工作!我傾囊相授,教導畢生的研究: 「吸引力法則」的各項原則,清楚自己要什麼,知道如何駕馭本能、克服障礙、達到目標。


從那裡,我繼續為《財星雜誌》榜上前五百大的公司擔任企業訓練師,教授相同的成功法則,接著又在一間國家級的研究 公司,對大批從全國各地而來的女性聽眾講課。隨著每個新職位而來的是更豐厚的薪水和扶搖直上的聲望。但我不完全快樂。我知道自己還缺什麼東西,但就是說不 上來是什麼。


後來我決定了,或許是缺少題材吧。所以我不教研討成功的課程,而開始教導女性自我尊重。全美教導自我尊重的頂尖專 家傑克.坎菲爾成了我的神奇良師(當時距離他寫下那本超級暢銷書《心靈雞湯》還有好幾年),不久後我每天為兩、三百名女性講授自我尊重的基本方針。我穿著 高跟鞋,從早上七點教到將近傍晚,再跳上車,開三個小時到隔壁的城市,如此日復一日從不改變。那種生活讓人疲乏,卻又令人振奮。我熱愛站在聽眾面前,看著 他們的臉發光。但我仍覺得這樣還不太夠,我還想要接觸更多人群。


接著就是我重要的休息時間。那段休息時間源於我決定照顧自己。我因四處奔走而疲憊不堪,便報名參加七天的閉關,對 我這個愛講話的人來說真是一大挑戰。默想到一半時,我在第四天突然想到一個目前人盡皆知的點子。我想到一個書名:《心靈雞湯:關於女人》。在那個時間點, 只有最原始的《心靈雞湯》出版過,我知道這個點子會是超級大贏家。我好興奮;我才剛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頓悟。唯一的問題是我還得保持沉默三天!閉關一結 束,我馬上跑到最近的公共電話,打給傑克。一年半後,《心靈雞湯:關於女人》成了《紐約時報》暢銷書的榜首,我繼續寫了五本《心靈雞湯》的書,銷售量達一 千三百萬冊。


我在那裡,在國家電視與廣播節目上,對著大量的聽眾演講,像皇后般接受他人的敬重,過著旋風般的成功人生。在一場 討論會上,主辦單位用白色禮賓車接我到會場,對八千名群眾說話。整整三天的活動中,成千上萬名女性排隊繞過整個會議中心,等我為她們的書簽名。在我一本又 一本又一本地簽名時,按摩治療師也每小時為我的手按摩一次—人數實在太多了,他們必須從全國各地空運書過來,才能供應會場所需。簽書會中,許多女性都說我 的書改變、甚至解救了她們的生命。我為她們的親身故事深深動容,覺得自己可以做出真正有貢獻的事真好。但我每天晚上回到旅館房間時,我都癱在床上,覺得被 榨乾了,而且很奇怪,感覺就像洩了氣的皮球。


你會以為我曾經到過世界的最頂端,但是我沒有。沒有錯,我的自我打了一劑強心針,但我仍有同樣的憂慮、緊張和抱 怨;而且和每個人一樣,都有不如意的時候。在這條路上跨出的每一步,我都為自己達到的成功而興奮,但我也注意到那種快感從來不曾持久。我對生命中的事物感 到快樂,但我不是真正的快樂。


沒錯,我知道這聽起來很不知足。你在想:那妳就哭個痛快吧。好吧,我也看過《好萊塢真人實事》(E! True Hollywood Story)的節目,我瞪大了眼,看著那些竄紅的名流聲名大噪,坐擁財富,卻只能以淚洗面。我會告訴自己:得了吧,如果我是他們,我早就快樂似神仙了,你 還得把我綁住,我才不會飄走哩。但如今我也嚐到那種生活的滋味,我渴慕的那種深刻的快樂就是沒出現。我認識一些名人,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也都不快樂。


或許問題不是我的職業生涯,而是我的愛情生活。我告訴自己,要是能找到合適的伴侶,那麼我就會快樂了。我像追求成 功一樣,全心全意接受這項挑戰。我滿腔熱情地約會,也有過幾段很接近、但仍不是我要的那種關係。接著,在一個週末,我在紐約上州的一個大型閉關中心參加研 討會。就在會場的砂石停車場上,經由朋友介紹,我們還來不及打招呼,他就把我抱到懷裡轉圈跳華爾滋,用他的歐洲風度把我抱離地面。我迷人的義大利王子賽吉 歐來了。這段感情和大部分的愛情一樣起起落落,但最後我們終於一起定下來,買了間漂亮的房子,搬了進去。


我終於有了想像中的生活;房子、男人、事業及很棒的社交生活。(好吧,我的身材不像荷莉貝瑞那麼好,但是五項裡有四項也算不賴了。)但我仍驅散不去腦中不斷浮現的不滿念頭,也逃脫不了心中感到的隱隱痛楚。


我領悟到我有一個大問題,任何讓我快樂的想法,我都不能再繼續追求或到達了。一直到當時,我的人生在在證明了我在那方面的努力只不過是徒勞無功。我已經到了那階段的尾聲。有些事情必須改變。


我必須對自己承認一個不堪的事實:我仍然覺得空虛。我有快樂的各種理由,但我卻不快樂。


雖然從後見之明,似乎是那麼顯而易見,但我長久以來一直都相信快樂會因我擁有、達成、經驗的事物而來,所以我花了好一段時間才終於明瞭,或許快樂不是來自於我想像的理由。也許快樂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


當時我就把焦點轉移到「快樂不用理由」的概念,開始應用我在研究和訪談中發現的法則。因此,我自己的快樂程度突飛 猛進。我從內心深處,感到更深刻的平安和幸福感。我發現自己會唱一整天的歌,也更欣賞周圍的人。大約五年前,我的朋友們開始叫我「樂樂兔」時,我就知道自 己已經有了真正的進步,我樂得好像得了諾貝爾獎。


在我的發現中,有一項訊息特別重要。它完全轉化了我尋求快樂的手法,也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與快樂擦身而過。


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快樂?


如果我和你坐在露天咖啡座喝茶,我問你:「你快樂嗎?」你會怎麼回答?


你們有少數幾個可能會說:「那當然—我簡直快樂得不得了!」(好吧,那會是你們當中的極少數。)


也有很多人說不定會回答:「有時候。」


但是我敢跟你打賭,至少有一半的人會說:「不是很快樂。」


有些人不論發生什麼事都能享受生命,而有些人無論多麼努力嘗試都找不到快樂。我們多數人都落在這兩個極端中間。


這種令人疑惑的快樂差異,就在於我在前言中提過的「快樂設定點」。研究人員發現:無論生命中發生了什麼事,你都傾向於回到固定的快樂範圍。就像體重會在磅秤上固定的數字周圍盤旋,你的快樂設定點也會維持在相同的程度,除非你全心努力尋求改變


事實上,有個著名的研究,追蹤中彩券的贏家—很多人都認為中樂透就能進入快樂的美好國度。一年內,這些幸運的贏家 就會回到類似尚未獲得意外之財前的快樂程度。令人驚訝的是,同樣的道理,在下半身癱瘓的人身上也是。在殘障後大約不到一年,他們就會回到和原來一樣的快樂 程度。


無論什麼經驗—正面或負面—人都會回到自己原來的快樂設定點。進一步的研究顯示這種現象只有三種例外:喪偶(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長年失業、極度貧窮。


好吧,你可能會想:如果快樂的程度是固定的,那它是怎麼到達那個點的?明 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大衛.李肯(David Lykken)博士也有相同的問題。要決定一個人的快樂有多少是先天的,又有多少是後天的,李肯博士和研究團隊在一九八○年代末期開始研究上千對雙胞胎, 其中包括幾對分開扶養的同卵雙胞胎。經大量測驗後,他們發現快樂設定點大約有五十%由基因決定,其他五十%則由學習而來。你會興高采烈還是愁眉苦臉地晃來 晃去,有一半的原因是你生來就是那樣,另一半則由因應人生經驗而形成的想法、感覺與信仰所決定。


近年來,在一份針對快樂文獻及研究的回顧中,正向心理學研究人員莎妮雅.琉玻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肯儂.薛爾敦(Kennon Sheldon)、大衛.夏德(David Schkade)確認了李肯博士早年的發現:我們的快樂有五十%是從基因而來。但更令人興奮的是,他們對另外的五十%有了新的發現。我們的快樂設定點似乎 只有十%是由環境所決定,例如財富水準、婚姻狀態及工作。


其他四十%由我們慣常的想法、感覺、言語及行為所決定。這就是為什麼提升自己的快樂設定點是有可能的。你在冷颼颼的天氣裡把恆溫器的溫度調高,讓自己舒服,同樣的方法,你其實也有能力將自己的快樂設定點,重新設定到更高程度的平安與幸福。


快樂設定點和我們有能力改變它的這項發現,讓我們所有人對快樂的信念也都跟著大搬風。我們窮盡一生尋求快樂、渴望快樂、試圖得到我們確信會讓自己快樂的東西:財富、美貌、人際關係、職業生涯等。但真相是:要真正快樂,只要提高自己的快樂設定點就行了。


我真希望在我開始花那麼多時間和能量追尋快樂的理由之前,就知道自己是少數低快樂設定點的人之一。從我訪問的「快樂一百」中,我已經了解真正快樂的人,他們的快樂根本不用理由。


我們來看看這個現象。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