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美國的家長們正在經歷一個分外焦慮的時期。現如今,在這個國家的各大城市,生活富足的家長之間爭搶心儀幼兒園學位的競爭幾乎到了角斗般的地步。

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美國的家長們正在經歷一個分外焦慮的時期。現如今,在這個國家的各大城市,生活富足的家長之間爭搶心儀幼兒園學位的競爭幾乎到了角斗般的地步。最近,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兩名經濟學家把這種在早期學業成就方面的競爭稱作“幼兒競爭”(Rug RatRace)。每一年,這種競爭似乎都比前一年開始得更早,程度也越來越激烈。


  家長的這種焦慮從根本上說源自所謂的認知假設這一觀念。它鮮少被人宣揚,卻是一個人們普遍持有的觀念,那就是:如今要在美國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取決於認知技能(即智商測試所測驗的那種智力),而培養這些技能的最佳方式就是盡可能地多練習、盡可能早地開始練習。


  這種認知假設顯然是有一些勉強之處的。它所描述的世界讓人信以為是線型的,是有投入就有產出的這樣一種明確的情況:家中的書少則表示孩子的閱讀能力差;家長寡言少語,那麼孩子的詞彙量就少;你三歲孩子做過的數學作業越多,讀小學時的數學成績就越好。然而,過去十年來,尤其是近幾年來,經濟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等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開始提出了一些證據,對認知假設背後的前提提出了質疑。


  他們認為,在孩子的成長中,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我們在孩子人生的早期階段往他們的腦袋中塞進了多少信息,而在於我們是否能夠幫助他們培養一系列截然不同的特質,它們包括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經濟學家們把這些特質稱為非認知技能,心理學家稱其為人格特徵,而我們其他普通民眾通常都認為這就是性格


  如果說有人處於這一跨學科新網絡的中心的話,那就是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了。他是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一名經濟學家,曾在2000年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近些年,赫克曼一直定期召集僅限受邀者參加的經濟學家與心理學家會議,這些會議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涉及同樣的問題:哪些技能與特質能夠帶來成功?它們在兒童期是如何形成的?何種干預措施可能有助於兒童做得更好?


  赫克曼職業領域的這一轉變源於他在上世紀90年代末承擔的一項有關普通教育發展項目(GeneralEducational Development,其“GED”的名稱更為人熟知)的研究。當時,該項目逐漸成為一個越來越受到高中退學學生歡迎的用以獲得一份等同高中畢業文憑的證書的方式。GED的發展以認知假設的某個版本為基礎,以認為學校培養的以及高中文憑認證的就是認知技能的觀念為基礎。如果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已經具備從高中畢業的知識與頭腦,那麼依據這種邏輯,他就不必把時間浪費在實實在在讀完高中上。他可以參加一項檢驗那些知識和技能的考試,通過考試的話,國家會認證他是一個合法的高中畢業生,與其他高中畢業生一樣做好了準備繼續讀大學或者在中學畢業後從事其他職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hohaha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